⒈ 沮丧。
⒉ 削减;减弱。
引宋 王安石 《上皇帝万言书》:“唐 既亡矣,陵夷以至 五代,而武夫用事,贤者伏匿消沮而不见。”宋 陆游 《跋傅给事帖》:“卒能使虏消沮退缩,自遣行人请盟。”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传·戎昱》:“虽贫士,而轩昂,气不消沮。”章炳麟 《徐锡麟等哀辞》:“二十一代,勇夫消沮;剥床斯復,今乎反古。”
引《元典章·礼部四·儒学》:“有儒户 李澜 等,状告州县管民官司,将在籍儒户差充里正主首等项差役消沮,咨请照详准此呈奉。”清 侯方域 《颜真卿论》:“设不审时度力,而一旦成擒,则逆贼之气弥振,而天下之志以挫,而威以消沮矣。”
1.笑柄﹐笑料。亦指取笑﹑嘲弄的对象。
1.喜剧之一种﹐以滑稽情节﹑笑闹场面揭示剧中人物行为的矛盾。也称趣剧﹑闹剧。亦比喻滑稽可笑的场面。
1.小村落。 2.短暂而随便地聚会。 3.小量积聚。
1.制作较细的鞋。
1.拘守小节。 2.稍稍拘泥于。
1.短小的标尺。
1.指短的诗词。
1.装饰的物品。
1.削弱﹐败坏。
1.消除抗拒。谓不用兵。
消沮的意思解释、消沮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