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iàn zhì  ]
  • ㄅ一ㄢˋ ㄓˋ
  • UYU ICK

辩治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治理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治理。

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善辩治人者,故人安之。”
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苍頡 之初作书,以辩治百官,领理万事。”

辩治(bian zhi)同音词

  • 1、辩知[biàn zhī ]

    1.长于论辩﹐能说会道。 2.指论辩的才智﹑机巧。 3.聪明﹐有才智。

  • 2、辩智[biàn zhì ]

    1.口才敏捷﹐能说会道。 2.指敏捷的口才。 3.聪明才智。

  • 3、砭治[biān zhì ]

    1.针砭治病。

  • 4、贬值[biǎn zhí ]

    ①货币购买力下降。 ②降低本国单位货币的含金量或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比价,叫做贬值。 ③泛指价值降低:商品~。

  • 5、贬职[biǎn zhí ]

    〈书〉降职。

  • 6、贬秩[biǎn zhì ]

    1.贬职;削减俸禄。

  • 7、编织[biān zhī ]

    把细长的东西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:~毛衣◇根据民间传说~成一篇美丽的童话。

  • 8、编制[biān zhì ]

    ①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,制成器物:用柳条~的筐子。 ②根据资料做出(规程、方案、计划等):~教学方案。 ③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:扩大~。

  • 9、编帙[biān zhì ]

    1.书籍卷册。

  • 10、编置[biān zhì ]

    1.谓古代官吏被贬谪至边远地区,编户安置,受地方官管束。

辩治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指晏子治理东阿的故事。《晏子春秋.杂上四》:"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﹐三年﹐毁闻于国。景公不说﹐召而免之。晏子谢曰:'婴知婴之过矣﹐请复治阿﹐三年而誉必闻于国。'景公不忍﹐复使治阿﹐三年而誉闻于国……景公知晏子贤﹐乃任以国政﹐三年而齐大兴。"后因以"治阿"指吏治有方﹐政绩显着。
  • 2、1.见"治辨"。
  • 3、1.治安保卫的省称。
  • 4、1.准备;备办。
  • 5、1.治国的根本措施。 2.谓处理事务从根本上着手。与"治标"相对。
  • 6、1.为帝王出行清理道路。
  • 7、1.谓掌握机动变化的方法。
  • 8、1.亦作"治辩"。亦作"治办"。 2.谓处理事务合宜。 3.治理。 4.备办。
  • 9、1.见"治辨"。
  • 10、1.谓对出现的问题不从根本上谋求解决,仅对显露在外的枝节问题作应急处理。与"治本"相对。
  • 11、1.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。后泛指练兵或治军。 2.出兵作战。
  • 12、1.缉捕治罪。
  • 13、1.谓修整仪态,行步中规矩。
  • 14、1.保管。
  • 15、1.经营产业。
  • 16、1.古代天子诸侯三朝之一。在路门外,司士掌之,为每日视朝之所。 2.政治清明的朝代。
  • 17、1.指综计工作成绩之簿册。
  • 18、1.古代行射仪及祭礼时,射人在天子和诸侯之间传达命令,谓之"治达"。《周礼.夏官.射人》:"﹝射人﹞掌其治达。"郑玄注:"谓诸侯因与王射及助祭而有所治,受而达之于王,王有命,又受而下之。"一说谓当广赅众事,不仅射仪及祭祀而已。参阅清孙诒让《周礼正义》。
  • 19、1.治理国家的方针﹑政策﹑措施等。 2.修筑道路。
  • 20、1.谓管理土地的赋税。
  • 21、1.旧时部属对长官或旅外官吏对原籍长官的自称。
  • 22、1.治国的法典。
  • 23、1.修改润色。
  • 24、1.政治安定。 2.点窜改定。

辩治的相关查询

辩治的意思解释、辩治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