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zhuān tǎ  ]
  • ㄓㄨㄢ ㄊㄚˇ
  • DFN FAW

砖塔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以砖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佛塔。用于供奉僧人的遗体遗骨。唐有《王居士砖塔铭》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以砖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佛塔。用于供奉僧人的遗体遗骨。 唐 有《王居士砖塔铭》。 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九三回:“当日替 梁和尚 建龕的皇太后,久已宾天。

胡无翳 题知了一本,准了下葬,依了原旧规模,备了坐化禪龕,拆开砖塔,只见 梁片云 的肉身神色鲜明……衣服未化。”

砖塔(zhuan ta)同音词

  • 1、转塔[zhuǎn tǎ ]

    1. 机床上用枢轴转动的可以安装多种刀具的转塔式刀架,各刀具可迅速转到工作位置。

  • 2、转踏[zhuǎn tà ]

    1.宋时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种。演出分为若干节,每节一诗一词,唱时伴以舞蹈。开演前有"勾队词",大都用骈体文数句;表演结束后有"放队词",大都是七绝一首。现存"转踏"曲词有《调笑集句》﹑郑仅《调笑》等。

砖塔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一种塔形起重机。机身很高,由型钢或钢管制成,可以在轨道上移动,起重量较大。主要用于建筑工程。
  • 2、1.犹言一屁股着地。
  • 3、1.方言。室内房顶上或墙上的灰尘,多指从房顶上垂下来的线状的灰尘。
  • 4、爱沙尼亚首都和最大城市。人口44万(1995年)。工业有机械制造、化学、纺织、食品加工等部门。重要海港和铁路枢纽,城市三面环水,秀丽古朴。多中世纪古城墙、古堡、古教堂等,为著名旅游胜地。
  • 5、1.佛塔上的风铃。
  • 6、1. 塔式楼房。
  • 7、1.塔。亦泛指寺塔。
  • 8、1.梵语stūpa或古印度俗语thūpa的音译。塔。
  • 9、进行气相和液相或液相和液相间物质传递的设备。按结构分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。板式塔内设有一定数量的塔板,气体以鼓泡或喷射形式与塔板上液层相接触进行物质传递。填料塔内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,液体沿填料自上向下流动,气体由下向上同液膜逆流接触,进行物质传递。常应用于蒸馏、吸水、萃取等操作中。
  • 10、1.象声形容词。形容打击声。
  • 11、1.飞机场上的塔形建筑物,设有电台,担任地面与空中的联系。
  • 12、1.佛塔顶部。 2.僧职名。管理佛塔者。
  • 13、1.建有佛塔的院子。
  • 14、1.塔上或楼阁上的钟,在钟的机心上具有一个或几个字面钟盘。2.在塔上的钟。
  • 15、1.僧尼讲经时的座位。
  • 16、布囊1.源于蒙语tabunang。明代蒙古人对同成吉思汗后裔结婚者的称号。分为四等,自布囊至四等塔布囊,秩同一品到四品。 2.源于蒙语tabunang。清代蒙古贵族封爵名。位次辅国公,与台吉同。除土默特左翼旗与喀喇沁三旗王公,因其祖先曾娶清公主,故有此封号外,其余各部王公均称台吉。见《清续文献通考·封建七》。
  • 17、尔寺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东北。塔尔藏语意为“十万佛像”。为藏传佛教格鲁派(黄教)著名寺院之一。1560年于宗喀巴诞生地兴建。清康熙、嘉庆时扩建成现在规模。包括大小金瓦寺、小花寺、大经堂等建筑。主殿大金瓦寺,三檐宫殿式,鎏金铜瓦顶,金碧辉煌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• 18、夫绸1.一种细密光滑的平纹织品,多用来做妇女服装。塔夫,源于英语taffeta。
  • 19、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首都,中亚最大古城。人口212万(1995年)。日照充足,有“太阳城”之称。屡遭地震灾害,1966年后重建。是中亚最大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。市内有博物馆、古迹和许多清真寺。
  • 20、1.日语音译词。日本人铺在房间内的有一定规格的草制垫席。可用它计算房间的面积。
  • 21、吉克人中亚的民族之一。主要分布在阿富汗、塔吉克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。约720万人(1985年)。讲塔吉克语。多信伊斯兰教。主要从事农业,兼营园艺业和畜牧业。
  • 22、吉克族分布于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。约33万人(1990年)。用塔吉克语,无文字。通用维吾尔语文。信伊斯兰教。主要从事农牧业。
  • 23、里木河中国最长的内陆河。由阿克苏河、和田河和叶尔羌河汇聚而成,沿塔里木盆地北缘东流。曾注入罗布泊。1952年改道入台特马湖。以叶尔羌河为正源。干流水量依靠三源供给,随流程增加而减少。1972年后终点退缩到大西海水库。
  • 24、尔族分布于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。约5060人(1990年)。用塔塔尔语,有文字。通用维吾尔、哈萨克语文。信伊斯兰教。能歌善舞。民族传统节日有“撒班节”(犁头节)。主要从事商业。

砖塔的相关查询

砖塔的意思解释、砖塔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