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sī mù  ]
  • ㄙ ㄇㄨˋ
  • NGK CTY

司牧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管理,统治。

⒉  君主;官吏。

⒊  主管畜牧的官员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管理,统治。

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天生民而立之君,使司牧之,勿使失性。”
《三国志·魏志·夏侯玄传》:“古之建官,所以济育羣生,统理民物也,故为之君长以司牧之。”
宋 王禹偁 《贺南郡大赦表》:“伏惟尊号皇帝陛下,司牧黎元,敦崇孝治,言有父也。”
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庶政·总论》:“夫州县司牧一方。”

⒉  君主;官吏。

南朝 齐 萧道成 《即位告天文》:“肇自生民,树以司牧。”
宋 王禹偁 《端拱箴》:“天生蒸民,树之司牧。”
清 唐甄 《潜书·任相》:“百姓困穷,司牧不知,知而不为之所,国亡。”

⒊  主管畜牧的官员。

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王府官员制度》:“定制:亲王长史一员……司匠、司牧六员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掌管治理。

《三国志·卷九·魏书·夏侯尚传》:「古之建官,所以济育群生,统理民物也,故为之君长以司牧之。」

⒉  国君或地方长官。

南朝齐·高帝〈即位告天文〉:「肇自生民,树以司牧。」
南朝梁·江淹〈柳仆射为南兖州诏〉:「司牧之任,宜详其授。」

司牧(si mu)同音词

  • 1、思慕[sī mù ]

    思念仰慕:无限思慕|由衷思慕。

  • 2、肆目[sì mù ]

    1.尽其目力。 2.谓纵目远看。

  • 3、肆募[sì mù ]

    1.广泛征集。

  • 4、死目[sǐ mù ]

    1.准备处死的人的黑名单。

  • 5、嗣母[sì mǔ ]

    1.出继的儿子称所继嗣一方的母亲。

  • 6、私慕[sī mù ]

    1.私自爱慕。

  • 7、四目[sì mù ]

    1.四只眼睛;两双眼睛。 2.能观察四方的眼睛。

  • 8、驷牡[sì mǔ ]

    1.指驾一车的四匹牡马。

司牧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牧草。 2.牲畜。
  • 2、1.州郡长官的副职。
  • 3、1.供牲畜通行的道路。
  • 4、1.苏武牧羊的典故。汉苏武出使匈奴,单于胁迫他投降,苏武不屈服。后来把他流放到"北海上无人处,使牧羝(公羊),羝乳乃得归"。羝根本不会产乳,以此来断绝他回汉的希望。苏武在匈奴坚持了十九年,"及归,须发皆白"。见《汉书.苏武传》。
  • 5、1.牧童或牧民所吹的笛子。亦借指牧笛声。
  • 6、1.牧放牲畜的地方。
  • 7、1.旧时官府牧场的差役。
  • 8、1.牧牛,放牛。 2.见"牧犊子"。
  • 9、1.牧童。
  • 10、1.把牲畜放到草地里吃草和活动。
  • 11、1.古代管理民事的地方官。 2.牧放牲畜的人。
  • 12、1.牧场长官的副职。
  • 13、1.牧童﹑牧人唱的歌谣。 2.泛指田园生活。
  • 14、1.为牧主雇用的放牧人;牧场工人。
  • 15、1.夏桀的王宫。一说为汤的祖庙。 2.指人的肾脏。
  • 16、1.牧区中以畜牧为业的家庭。
  • 17、1.州牧。 2.隋唐掌牧地的官署。
  • 18、1.旧时称地方长官。
  • 19、1.牧放马匹。 2.古代作战多用战马﹐故常以"牧马"指驻防﹑戍边或胡骑南侵。 3.放牧的马。 4.引申指胡骑或征骑。
  • 20、1.草名。可解毒。又地名和山名。因产此草而得名。
  • 21、1.治民。 2.指治民的官。 3.牧区中以畜牧为主要职业的人。
  • 22、1.对放牧者的蔑称。 2.从事放牧的奴隶。
  • 23、1.借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。
  • 24、利用广大天然草原并主要采取放牧方式经营畜牧业的地区。以饲养草食性牲畜为主,是商品牲畜、役畜和种畜的生产基地。中国牧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、青海、新疆、西藏、宁夏,以及甘肃和四川西部地区。

司牧的相关查询

司牧的意思解释、司牧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