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jūn ɡuǒ  ]
  • ㄐㄨㄣ ㄍㄨㄛˇ
  • OXXT YJSE

麇裹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亦作“麏裹”。

⒉  捆扎(物件)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麏裹”。梱扎(物件)。

汉 贾谊 《新书·君道》:“文王 有志为臺,令近规之。民闻之者,麏裹而至。”

麇裹(jun guo)同音词

  • 1、军国[jūn ɡuó ]

    1.统军治国。 2.军人控制的国家。

  • 2、郡郭[jùn ɡuō ]

    1.郡城的郊野。 2.郡城。

  • 3、郡国[jùn ɡuó ]

    1.郡和国的并称。汉初,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,分天下为郡与国。郡直属中央,国分封诸王﹑侯,封王之国称王国,封侯之国称侯国。南北朝仍沿郡﹑国并置之制,至隋始废国存郡。后亦以"郡国"泛指地方行政区划。

  • 4、君国[jūn ɡuó ]

    1.谓居君位而御其国。

麇裹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包裹;行李。 2.包,包装。 3.包围。
  • 2、1.盘缠。指日常开销。 2.即裹腿。
  • 3、1.包裹挟持,犹携带。
  • 4、1.见"裹创"。
  • 5、1.亦作"裹疮"。 2.包扎伤口。
  • 6、1.胁从。
  • 7、1.携带。 2.绷带。
  • 8、1.宋元时男子长衣外包裹腰肚的绣袍肚。 2.有花纹装饰的阔腰巾。又名围肚看带。 3.兜肚。
  • 9、1.谓包裹着饭食送人解饿。语出《庄子.大宗师》:"子舆与子桑友,而霖雨十日。子舆曰:'子桑殆病矣!'裹饭而往食之。"后遂用作称颂友情的典故。 2.谓携带饭粮以备服役或远行。
  • 10、1.盘缠。
  • 11、1.即包袱。包衣物用的包单。
  • 12、1.吃饱肚子。语本《庄子.逍遥游》:"适莽苍者,三飡而反,腹犹果然。" 2.宋元时男子长衣外包裹腰肚的绣袍肚。
  • 13、1.语出《后汉书.马援传》。谓战死沙场。
  • 14、1.裹胁纠合。
  • 15、1.见"裹糇粮"。
  • 16、1.东汉徐稺尝为太尉黄琼所辟,不就。及琼卒归葬,稺乃预炙鸡一只,"以一两绵絮渍酒中,暴干以裹鸡",负粮徒步径至琼墓前,以水沾絮使有酒气,陈鸡为祭,"哭毕而去,不告姓名"。事见《后汉书.徐稺传》。后遂用作吊祭友人的典故。
  • 17、1.包围挟持。
  • 18、1.谓有罪之臣在武士簇拥下穿靴执笏朝见君主。
  • 19、1.犹拐角。
  • 20、旧时一种陋习,用长布条把女孩子的脚紧紧地缠住,为使脚纤小,而造成脚骨畸形。
  • 21、1.在木材或其他非金属材料上包裹金箔。
  • 22、1.裹伤口的带,犹绷带。
  • 23、1.见"裹糇粮"。
  • 24、〈方〉加入其中扰乱;搅扰:他正在写文章,不许去~。

麇裹的相关查询

麇裹的意思解释、麇裹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