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铨叙官职。
引《新唐书·裴遵庆传》:“﹝ 裴遵庆 ﹞以尚书右僕射復知选事,朝廷优其老,听就第注官,时以为荣。”宋 司马光 《答薛虢州谢石月屏书》:“先辈注官甚便,想加慰喜,未期接侍,倍希珍厚。”明 唐顺之 《赵府奉祀正王君墓志铭》:“君自少已为太学生,宜其可以坐而注官。”注出拟授官职。 明 焦竑 《玉堂丛话·铨选》:“文选司有写本承差十二人,皆势家豪户买纳者,日用厚费供司属宴饮,授选日则择地註官,公尽黜革之。”
1.管采珠的官。 2.郡名。
1.珠饰的帽子。
1.精美的馆舍。 2.水神的住所。
1.珠串。常以形容清泉飞泻。 2.形容歌声婉转或文辞流畅。
1.专职养猪的人。
1.兴建楼观。
1.建置馆舍。 2.春秋时周平王之孙女嫁于齐﹐鲁侯主婚﹐周天子之卿送女来鲁﹐以备出嫁。鲁建馆舍以居之。事见《春秋.庄公元年》。后因以"筑馆"为公主下嫁之典。
1.古代掌管祭祀祝祷等事宜之官。
1.竹门。借指简陋的居室。
1.即竹皮冠。
注官的意思解释、注官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