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táo zhū  ]
  • ㄊㄠˊ ㄓㄨ
  • BQ TFI

陶朱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即陶朱公。后泛指大富者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即 陶朱公。后泛指大富者。参见“陶朱公”。

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夫弃道理而忘举动者,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,而下有 猗顿、陶朱、卜祝 之富,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。”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论仙》:“然不可以 黔娄、原宪 之贫,而谓古者无 陶朱、猗顿 之富。”
明 王錂 《寻亲记·告借》:“富足堪并于 陶朱,机谋不下于 黄石。”
郁达夫 《题友人郑泗水半闲居》诗:“难道半閒还治产,五湖大业比 陶朱。”

陶朱(tao zhu)同音词

  • 1、讨诛[tǎo zhū ]

    1.讨罪诛杀。

  • 2、讨逐[tǎo zhú ]

    1.征伐﹐征讨驱逐。 2.搜求并惩处。

  • 3、陶铸[táo zhù ]

    1.制作陶范并用以铸造金属器物。 2.比喻造就﹑培育。 3.熔化﹔融合。 4.模仿﹐模拟。

  • 4、桃诸[táo zhū ]

    1.亦作"桃菹"。 2.经过淹渍晾晒,供冬天食用的桃实。

  • 5、桃竹[táo zhú ]

    1.竹的一种。质地坚实,为制箭﹑做手杖﹑编席的好材料。

陶朱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弦乐器上的红色丝弦。 2.红色的帘绳。
  • 2、1.红色的果实。
  • 3、1.杮子的一种。
  • 4、1.红色丝带。古代用以系印章﹑玉佩和帷幕之类。
  • 5、1.用朱墨书写的文字。
  • 6、1.甘薯的别名。
  • 7、1.红色的丝绳。 2.朱弦。用熟丝制的琴弦。 3.借指琴瑟。
  • 8、1.指南方水涯。《文选.枚乘<七发>》:"临朱汜而远逝兮,中虚烦而益怠。"刘良注:"朱汜,南方水涯也。"一说,地名。见李善注。
  • 9、1.顶端有蒜头状物的红漆棍棒。
  • 10、1.红色缨饰。
  • 11、1.红绳。旧时端午节用以饰门户,谓可避邪恶。
  • 12、1.用银朱等红颜料从碑刻或铭器上拓下的文字或图形。
  • 13、1.朱红色的殿堂。
  • 14、1.山樱桃的别名。
  • 15、1.紫藤。
  • 16、1.古地名。汉武帝时置县,治所在今云南省昭通县境。后立为郡。南朝梁废。唐武德初置安上县,不久复改为朱提县,天宝中地入南诏,移治今四川省宜宾县安边镇西南。唐末废。 2.山名。在今云南省昭通县境。盛产白银,世称朱提银。亦用作银的代称。
  • 17、1.红色马蹄。 2.借指骏马。
  • 18、1.指西南方。
  • 19、1.朱红色。
  • 20、1.指古代天子所穿的朱色袜子。
  • 21、1.如网络的红色帘幕。古时挂于殿阁或车箱中,用以装饰或防护。
  • 22、1.见"朱帷"。
  • 23、1.亦作"朱帏"。 2.红色帐幔。
  • 24、即后梁太祖。五代梁王朝的建立者。宋州砀山(今属安徽)人。曾参加黄巢起义。后叛变降唐,赐名全忠。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,并乘机扩大势力,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军阀。后被进封为梁王。公元907年代唐称帝,建都汴(今河南开封),国号梁,史称后梁。后被其子朱友珪所杀。

陶朱的相关查询

陶朱的意思解释、陶朱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