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xiàn lǜ  ]
  • ㄒ一ㄢˋ ㄌㄩˋ
  • PTF TVG

宪律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法律,律令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法律,律令。

《管子·法法》:“宪律、制度必法道。”
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:“古者肉刑严重,则人畏法令;今宪律轻薄,故姦轨不胜。”
宋 范仲淹 《答窃议》:“中宪不知内朝有此詔命,闻羣口横议,遂伏閤请加责二人,以正宪律。”

宪律(xian lv)同音词

  • 1、衔寠[xián lǜ ]

    1.见"衔窭数"。

  • 2、衔吕[xián lǚ ]

    1.谓含中吕之气。中吕,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。

  • 3、仙闾[xiān lǘ ]

    1.指泰山南麓的石闾。方士指为仙人聚居处,汉武帝曾为立祠,故称。

  • 4、仙侣[xiān lǚ ]

    1.仙人之辈。 2.指人品高尚﹑心神契合的朋友。语出《后汉书.郭太传》:"林宗(郭太字)唯与李膺同舟而济,众宾望之,以为神仙焉。"

  • 5、鲜绿[xiān lǜ ]

    1. 鲜明的绿色。如:鲜绿的秧苗。

  • 6、鲜緑[xiān lǜ ]

    1.鲜明的绿色。

  • 7、线缕[xiàn lǚ ]

    1.亦作"线缕"。 2.即线。

  • 8、涎缕[xián lǚ ]

    1.吐丝。

  • 9、献履[xiàn lǚ ]

    1.冬至后日渐长,古代有献鞋袜的礼俗,表示长久履祥纳福。三国魏曹植《冬至献袜履颂》:"伏见旧仪﹐国家冬至﹐献履贡袜﹐所以迎福践长。"明张居正《贺冬至表五》:"对时陈献履之衷﹐叩阙致呼嵩之祝。"一说冬至后日长﹐民妇献鞋于公婆﹐表示女工开始。

宪律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律吕之本,指黄钟。古以黄钟为十二律之本,其余十一律皆据之以生。
  • 2、1.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。
  • 3、1.戒律的教义。
  • 4、1.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。以黄钟律的管长为准,以累黍为法。相传黄帝命伶伦造律之尺,一黍之纵长,命为一分,九分为一寸,共计八十一分为一尺,是为律尺。以黍粒横排,则百粒为一尺,相当于纵黍八十一粒。
  • 5、1.法典;律条。
  • 6、1、有规律的运动:脉搏的~|生命的~。2、比喻有规律的发展、运行:社会的~|古城伴着现代化的~呈现出新的面貌。
  • 7、1.古代计度,皆出于黄钟之律,故称律度。度指长短,即分﹑寸﹑尺﹑丈﹑引。也包括计算容积﹑重量。《左传.文公六年》:"着之话言,为之律度。"杜预注:"钟律度量,所以治历明时。"一说犹法度﹑法制。见杨伯峻《春秋左传注》。 2.犹规矩,法度。 3.音律的法度标准。
  • 8、1.法律。 2.律吕的法则。 3.指格律。 4.规律。
  • 9、1.《汉书.律历志上》:"至治之世,天地之气合以生风;天地之风气正,十二律正。"颜师古注引孟康曰:"律得风气而成声,风和乃律调也。"后因以"律风"指和风。
  • 10、1.指律诗中的讽喻诗。
  • 11、1.守小乘戒律的人所穿的法衣。
  • 12、文体名。赋的一种形式。对偶工整,音律、押韵均有严格规定。为唐、宋科举考试所采用。
  • 13、1.指戒律。 2.格律。
  • 14、1.山谷名。即黍谷。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。相传地寒不生五谷,战国邹衍吹律于此而地温,始生黍,故名。
  • 15、1.见"律管"。
  • 16、1.指法律系统。
  • 17、1.谓律管候气。
  • 18、1.约束自己;要求自己。
  • 19、1.纪律。
  • 20、1.指研究佛教经义的人。
  • 21、1.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。均,"韵"的古字。
  • 22、1.法令条文。
  • 23、1.高大貌。律,通"垒"。
  • 24、1.见"律历"。

宪律的相关查询

宪律的意思解释、宪律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