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dān qí  ]
  • ㄉㄢ ㄑ一ˊ
  • MY YTDW

丹旗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同“丹旗”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红色的旗帜。

三国 魏 曹丕 《黎阳作》诗之三:“白旄若素霓,丹旗发朱光。”
三国 魏 曹植 《七启》:“獠徒云布,武骑雾散,丹旗燿野,戈殳晧旰。”

⒉  丹旂:同“丹旗”。

三国 魏 应瑒 《驰射赋》:“树应鞞於路左,建丹旂於表路。”

丹旗(dan qi)同音词

  • 1、弹棋[dàn qí ]

    古代棋类游戏。源于汉代。相传汉武帝好蹴鞠,群臣谏劝,东方朔以弹棋进之,武帝便舍蹴鞠而尚弹棋;另一说西汉成帝时刘向仿蹴鞠形制而作。初用十二枚棋,每方六枚。两人对局时轮流以石箭弹对方棋子。魏时改用十六枚棋,唐代又增为二十四枚棋。宋代以后,因象棋盛行而渐趋衰落。

  • 2、旦气[dàn qì ]

    1.清晨的空气。 2.语本《孟子.告子上》:"其日夜之所息﹑平旦之气。"朱熹集注:"平旦之气,谓未与物接之时,清明之气也。"后因以"旦气"泛指朝气。

  • 3、丹漆[dān qī ]

    1.朱红色的漆。 2.用朱漆涂饰。 3.红色和黑色。 4.泛指各种颜色。

  • 4、丹绮[dān qǐ ]

    1.红色而有花纹的丝织品。

  • 5、丹气[dān qì ]

    1.赤色的水气。亦指彩霞。 2.炼丹时产生的气。

  • 6、丹泣[dān qì ]

    1.血泪。

  • 7、胆气[dǎn qì ]

    1.胆量和勇气。

  • 8、诞欺[dàn qī ]

    1.荒诞不经。

  • 9、单栖[dān qī ]

    1.单独栖息;独宿。

  • 10、单骑[dān qí ]

    1.一人一马;独自骑马。

丹旗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亦作"旗旄"。 2.注牦牛尾于杆首的旌旗﹐军将所建。
  • 2、1.古代军队临时驻地树立旗帜表示的营门。
  • 3、1.旗人与汉人。
  • 4、1.亦作"旗牌"。 2.写有"令"的旗和牌﹐封建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作为准其便宜行事的凭据。 3.旗牌官的简称。 4.犹旗号。
  • 5、一种女式长袍。原指满族一种代表性的服装。因满人别称“旗人”,故名。款式和结构简单,圆领,捻襟(大襟),紧身袖,四面开fc39,带扣襻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款式也在不断演变,现今的款式一般为:立领右开大襟,紧腰身,长至膝下,两侧开叉,并有长短袖或无袖之分。旗袍穿着爽身合体,轻盈秀美,端庄大方。
  • 6、1.旌旗。
  • 7、1.亦作"旗旗"。 2.旌旗。
  • 8、1.诸旗及与之有关的器物。
  • 9、1.亦作"旗鎗"。 2.旗与枪。战争的工具。 3.旗杆端。 4.绿茶名。由带顶芽的小叶制成。茶芽刚刚舒展成叶称旗﹐尚未舒展称枪﹐至二旗则老。参阅宋王得臣《麈史》卷中。
  • 10、1.见"旗枪"。
  • 11、1.指清代编入旗籍的人。特指满族人。
  • 12、1.即旗盖。
  • 13、1.同"旗帜"。
  • 14、1.执旗的人。 2.比喻领导人或先行者。
  • 15、1.清朝旗人的田地。
  • 16、1.市楼。古代观察﹑指挥集市的处所﹐上立有旗﹐故称。 2.酒楼。悬旗为酒招﹐故称。
  • 17、1.旗帜的上部。 2.队前掌旗的人。 3.兵卒之长。 4.以旗为编制单位的军队首领。 5.旗人妇女之发髻。
  • 18、1.酒旗。
  • 19、1.旗帜的尾端。
  • 20、1.亦作"旗尉"。 2.旗军的尉官。
  • 21、1.画有物象的旗帜。 2.泛指各种旗帜。
  • 22、1.旗帜下面。 2.清代指八旗之下。 3.借指旗人。
  • 23、1.旗军的校官。
  • 24、1.星名。

丹旗的相关查询

丹旗的意思解释、丹旗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