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垢、污:肮脏的东西。包藏容纳肮脏之物。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。’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
释义:犹言吹毛求疵。
出处:清·叶适琯《吹网录·亭林年谱有沿误处》:“石州此谱为二百年来仅有之作,余非敢咱们垢索瘢,正以其大体既醇,更愿为去微瑕以归粹美耳。”
释义: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,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。’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
释义:垢:耻辱;污:污蔑。容忍耻辱和污蔑。指气度大,能包容一切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。’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