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yǐ mén  ]
  • 一ˇ ㄇㄣˊ
  • WDS UYH

倚门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王孙贾年十五,事闵王。王出走,失王之处。其母曰:'女朝出而晩来,则吾倚门而望;女暮出而不还,则吾倚闾而望。'”后因以“倚门”或“倚闾”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殷切。

⒉  靠着门。

⒊  旧指妓女接客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后因以“倚门”或“倚閭”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殷切。

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王孙贾 年十五,事 閔王。王出走,失王之处。其母曰:‘女朝出而晚来,则吾倚门而望;女暮出而不还,则吾倚閭而望。’”
唐 张说 《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》诗:“天从扇枕愿,人遂倚门情。”
宋 曾巩 《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状》:“窃计臣老母之心,闻臣而来,倚门之望,固已深切。”
清 钱谦益 《母刘氏仍前赠制》:“古之贤母,望倚门而辞伏剑者,无不教其子以作忠也。”

⒉  靠着门。

唐 温庭筠 《菩萨蛮》词:“时节欲黄昏,无憀独倚门。”
宋 蔡絛 《铁围山丛谈》卷一:“輦下市肆有丐者不得乞,因倚门大駡。”
清 严有禧 《漱华随笔·翁蓼野》:“﹝ 蓼野 兄弟﹞流离 楚 粤 间,其伯姊遣人要归,倚门哭之。”

⒊  旧指妓女接客。参见“倚门卖笑”。

清 唐孙华 《维扬舟中作》诗之二:“空谷未闻倾国貌,褰帷都作倚门妆。”
清 汪中 《经旧苑吊马守真文》:“婉孌倚门之笑,绸繆鼓瑟之娱,谅非得已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形容父母急切盼望子女回家。

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「女朝出而晚来,则吾倚门而望;女暮出而不还,则吾倚闾而望。」
唐·王维〈送友人南归〉诗:「悬知倚门望,遥识老莱衣。」

⒉  靠在门边。

《红楼梦·第二三回》:「刚至穿堂门前,只见袭人倚门立在那里,一见宝玉回来,堆下笑来。」

⒊  妓女靠在门边招揽顾客。

倚门(yi men)同音词

  • 1、疑闷[yí mèn ]

    1.疑惑不解;怀疑纳闷。

  • 2、悒闷[yì mèn ]

    1.忧郁烦闷。

  • 3、夷门[yí mén ]

    1.战国魏都城的东门。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城内东北隅。因在夷山之上﹐故名。 2.泛指城门。 3.大梁(开封)的别称。

  • 4、邑门[yì mén ]

    1.城门;郡邑之门。

  • 5、驿门[yì mén ]

    1.驿站的大门。

  • 6、一门[yì mén ]

    1.一道门户。 2.一条门路;一个途径。 3.一族;一家。 4.一个来源。 5.犹言一类。 6.一种风格;一个派别。 7.一件,一桩。 8.方言。一直;一个劲儿。

  • 7、伊们[yī men ]

    1. [方]∶他们或她们。如:伊们射皮草茎,咿呀不知所云。

  • 8、医门[yī mén ]

    1.犹医家。

  • 9、仪门[yí mén ]

    1.明清官署﹑邸宅大门内的第二重正门。

  • 10、义门[yì mén ]

    1.旧谓尚义的门族。 2.旧时为表彰尚义之家而建立的牌坊。

倚门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旧俗春节时悬挂在门上的彩饰。
  • 2、1.门吏之长。
  • 3、1.犹门廷。门外之地。
  • 4、齿1.上下颌前方中央部位的牙齿。人的门齿上下各有四枚,齿冠呈凿形,便于切断食物。俗称门牙﹑板牙。
  • 5、1.因祖先的功劳而得到的恩宠。
  • 6、1.古时的一种曲艺形式。
  • 7、1.门前。 2.门阀的等第。
  • 8、1.谒见时所用的名帖。汉初未有纸,削木竹为刺,写姓名于上,故称。
  • 9、1.堂房子弟。
  • 10、1.子孙不繁,门户衰微。 2.指完成某工程的总清册。
  • 11、犹“脚路”。办事的门路或方法:这人交际广,有门道|修电视机还是有些门道的。
  • 12、1.犹门第。
  • 13、1.见"门弟子"。
  • 14、古代的家族等第。权贵之家称“高门”,贫贱之家称“寒门”,社会地位完全不同:门第差异,难以婚配|门第相当。
  • 15、1.给官府或大户人家等看门的人。
  • 16、1.赴宫廷谢恩。
  • 17、1.家世相传的优秀品行。
  • 18、1.家门的世系。 2.家门的功业。
  • 19、婿1.亦作"门婿"。 2.入赘的女婿。
  • 20、1.根据门第高低选任官员。
  • 21、1.建于军门前的牙旗。借指营门。 2.门齿的通称。
  • 22、1.门框上端的横木。
  • 23、1.登门吊唁。
  • 24、1.家门或师门相传的术业。

倚门的相关查询

倚门的意思解释、倚门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