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比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。
出处:《汉书·沟洫志》“河复北决于馆陶,分为屯氏河”唐颜师古注:“而隋室分析州县,误以为毛氏河,乃置毛州,失之甚矣。”
释义:以之为忍辱含垢,矢志复仇的典实。
出处:战国时,豫让受知于智伯。后,韩、赵、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。豫让为报知遇之恩,矢志复仇。于是漆身为厉,吞炭为哑,改变声音形貌,伺机刺杀赵襄子,事败而死。事见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、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。
释义:本指大鱼漏网,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。同“吞舟是漏”。
出处: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秦始皇》:“宽斯严,简斯定,吞舟漏网,而不敢再触梁笱者何也?”
释义:能吞舟的大鱼。常以喻人事之大者。
出处: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吞舟之鱼,砀而失水。”《列子·杨朱》:“吞舟之鱼,不游枝流;鸿鹄高飞,不集污池。”《史记·酷吏列传序》:“网漏于吞舟之鱼,而吏治烝烝,不至于奸,黎民艾安。”
释义:指把奇货储存起来,待机高价出售。
出处:邓子恢《闽西暴动与红十二军》:“通过重租、高利贷、苛捐杂税、屯积居奇,贱买贵卖和充斥市场的洋货,吸吮着闽西人民的鲜血。”
释义:颠连困厄。 宋 曾巩 《寄欧阳舍人书》:“先祖之屯蹷否塞以死,而先生顯之。” 清 陳睿思 《赠张永夫》诗:“屯蹶否塞貧且病,憂思感憤明其衷。”
出处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