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涓滴:小水点,比喻细微的东西。形容属于公家的财物全部缴公,不占为私有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真正是涓滴归公,一丝一毫不敢乱用。”
释义:壅:堵塞。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,终将汇合成为大江大河。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,就会酿成大的问题。
出处:三国·魏·王肃《孔子家语·观周》:“涓涓不壅,终为江河,绵绵不绝,或成网罗。”
释义:镌:雕刻。意同“刻骨铭心”。形容永记不忘。
出处:明·陆采《明珠记·获荫》:“漂泊留潭府,荷深思解衣推食,自知惭负;又荷吹嘘登云路,娇女肯教同赴,这厚德镌心铭骨。”
释义:镌:雕刻;铭:刻写。指牢牢记在心上。
出处:李大钊《国民之薪胆》:“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,宜镌骨铭心,纪其深仇大辱者,有三事焉:曰甲午,曰甲辰,曰甲寅。”
释义:忿:怨恨。瑕:玉上的斑痕裂纹,比喻旧有的嫌隙。抛弃怨恨和嫌隙。指重归于好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拟侯公说项羽辞》:“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,继平昔之欢。”
释义:指用苇席裹尸而埋葬。极言葬礼之薄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梁鸿》:“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,封修远伯,使奉少昊后,寓于北地而卒。鸿时尚幼,以遭乱世,因卷席而葬。”
释义:犹偃旗息鼓。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
出处:清·孙郁《绣帏灯·公讨》:“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,我等才卷旗息鼓,暂宽一时。”
释义:指精心构思,刻意雕琢文辞。
出处:清·刘大櫆《与王君书》:“独念近世以来,其以文章鸣世者,追逐时趋,日就衰坏,独足下镌脾琢肾,辞出于己,淘汰净尽。”
释义:蠲:免除;敝:破旧;善:美好。指革除敝政,崇尚雅道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西域传论》:“且好仁恶杀,蠲敝崇善,所以贤达君子多爱其法焉。”
释义:捐生:舍弃生命;殉国:为国家而牺牲生命。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
出处:北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追光寺》:“既见义忘家,捐生殉国,永言忠烈,何日忘之!”
释义:捐:舍弃;务:勉力从事。抛弃浮华,务求朴实
出处:南朝·宋·明帝《泰始三年禁采供不时诏》:“收豪家之利,笼非膳之翼,为童戏之资,岂所以还风尚本,捐华务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