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憎:恨。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。
出处:续范亭《延安五老》诗:“爱憎分明是本色,疾恶如仇不宽恕。”
释义:善:容易。经常发愁和伤感。形容人思想空虚,感情脆弱。
出处:唐·陆龟蒙《自遣诗三十首》:“多情善感自难忘,只有风流共古长。”
释义:黄粱:小米。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。
出处:唐·沈既济《枕中记》:“怪曰:‘岂其梦寐耶?’翁笑曰:‘人世之事亦犹是矣。’”
释义:精美的衣食。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。
出处:《魏书·常景传》:“锦衣玉食,可颐其形。”
释义: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。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。
出处:元·费唐臣《苏子瞻风雪贬黄州》第一折:“旦本官志大言浮,离经畔道。”
释义: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。
出处:元·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第四折:“相逢没话说,不见却思量,全不肯惜玉怜香,则他那古敝性尚然强。”
释义:事事:前一“事”为动词,做;后一“事”为名词,事情。闲着什么事都不干。
出处:明 归有光《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》:“然每晨入部升堂,祗揖而退,卒无所事事。”
释义: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。
出处:清·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六回:“顶冠束带,居然官宦人家,谁敢说他是个绣花枕头,外面绣得五色灿烂,里面却包着一包稻草。”
释义:指说话没任何顾忌,信口胡言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小孩儿家口没遮拦,一迷的将言语摧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