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文化氛围的四字成语(48个)

  • 1、

    八斗之才 [ bā dǒu zhī cái ]

    释义:才:才华。比喻人极有才华。

    出处:《南史·谢灵运传》:“天下才共一石,曹子建独得八斗,我得一斗,自古及今共用一斗。”

  • 2、

    百家争鸣 [ bǎi jiā zhēng míng ]

    释义: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。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。百家,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。鸣,发表见解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艺文志》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……蜂出并作,各引一端,崇其所说,以此弛说,取舍诸候。”

  • 3、

    博大精深 [ bó dà jīng shēn ]

    释义:博:广,多。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。

    出处:明·姜世昌《〈逸周书〉序》:“迄今读书,若揭日月而行千载,其博大精深之旨,非晚世学者所及。”

  • 4、

    博古通今 [ bó gǔ tōng jīn ]

    释义:通:通晓;博:广博,知道得多。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,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。形容知识丰富。

    出处:《孔子家语·观周》:“吾闻老聃博古知今。”

  • 5、

    博学多才 [ bó xué duō cái ]

    释义:学识广博,有多方面的才能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郤诜传》:“诜博学多才,环伟倜傥,不拘细行,州郡礼命并不应。”

  • 6、

    才高八斗 [ cái gāo bā dǒu ]

    释义:比喻人极有才华。

    出处:《南史·谢灵运传》:“天下才共一石,曹子建独得八斗,我得一斗,自古及今共用一斗。”

  • 7、

    承先启后 [ chéng xiān qǐ hòu ]

    释义:继承前代的,启发后代的。

    出处:明·朱国祯《涌幢小品·曾有菴赠文》:“公承前草创,启后规模,此之功德,垂之永久。”

  • 8、

    殚见洽闻 [ dān jiàn qià wén ]

    释义:殚:尽,完全;洽:广博。该见的都见过了,该听的都听过了。形容见多识广,知识渊博。

    出处:汉·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元元本本,殚见洽闻。”

  • 9、

    德才兼备 [ dé cái jiān bèi ]

    释义:德:品德;才:才能;备:具备。既有好的思想品质,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娶小乔》第一折:“江东有一故友,乃鲁子敬,此人才德兼备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栋梁之材 [ dòng liáng zhī cái ]

    释义:栋:脊檩,正梁。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。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。

    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庾子嵩目和峤,森森如千丈松,虽磊砢有节目,施之大厦,有栋梁之用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读书种子 [ dú shū zhǒng zǐ ]

    释义: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。

    出处:宋·周密《齐东野语·书种文种》:“山谷云:‘士大夫子弟,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,有才气者出,便当名世矣。’”

  • 12、

    独一无二 [ dú yī wú èr ]

    释义: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。

    出处:宋 延寿《宗镜录》第31卷:“独一无二,即真解脱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多才多艺 [ duō cái duō yì ]

    释义: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金滕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才多艺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古为今用 [ gǔ wéi jīn yòng ]

    释义: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,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书信选集 致陆定一》:“古为今用,洋为中用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后起之秀 [ hòu qǐ zhī xiù ]

    释义: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王忱传》:“卿风流俊望,真后来之秀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慧业文人 [ huì yè wén rén ]

    释义: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“得道应须慧业文人,生天当在灵运前,成佛必在灵运后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人杰地灵 [ rén jié dì líng ]

    释义:杰:杰出;灵:好。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,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。

    出处: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人杰地灵,徐孺下陈蕃之榻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人文荟萃 [ rén wén huì cuì ]

    释义:人才和文物众多,并聚集在一地。

    出处:

  • 19、

    识字知书 [ shí zì zhī shū ]

    释义:指有文化知识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虑婚》:“莫说别个,就是阙忠辈呵,一般也貌昂藏,识字知书,怎奈这命低微,执镫随鞭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文人无行 [ wén rén wú xíng ]

    释义:喜欢玩弄文字的人,品行常常不端正。

    出处:明 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》:“文人无行,信乎?”

  • 21、

    文人相轻 [ wén rén xiāng qīng ]

    释义: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。

    出处:三国魏·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文人相轻,自古而然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文如其人 [ wén rú qí rén ]

    释义: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答张文潜书》:“子由之文实胜仆,而世俗不知,乃以为不如;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,其文如其为人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文人墨客 [ wén rén mò kè ]

    释义:泛指文人、文士。

    出处: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:“而那些封建旧文化培养出来的文人墨客、风流雅士,置国事于不问,整天吃花酒,作艳诗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雄才大略 [ xióng cái dà lüè ]

    释义: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武帝纪赞》:“如武帝之雄才大略,不改文、景之恭俭以济斯民,虽《诗》、《书》所称,何有加焉?”

  • 25、

    雅俗共赏 [ yǎ sú gòng shǎng ]

    释义: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,又通俗,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。

    出处:明·孙人儒《东郭记·绵驹》:“闻得有绵驹善歌,雅俗共赏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言为心声 [ yán wéi xīn shēng ]

    释义:言语是思想的反映,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。

    出处:汉·扬雄《法言·问神》:“故言,心声也;书,心画也。声画形,君子小人见矣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洋为中用 [ yáng wéi zhōng yòng ]

    释义: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,为我所用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的批示》:“古为今用,洋为中用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源远流长 [ yuán yuǎn liú cháng ]

    释义:源头很远,水流很长。比喻历史悠久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》:“夫源远者流长,根深者枝茂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真才实学 [ zhēn cái shí xué ]

    释义:真正的才能和学识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十九回:“这一扑,有名唤做‘玉环步,鸳鸯脚’。——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诸子百家 [ zhū zǐ bǎi jiā ]

    释义:原指先秦时期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个派别,后用来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称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廷尉乃言贾生年少,颇通诸子百家之书。文帝召以为博士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卓尔不群 [ zhuó ěr bù qún ]

    释义:卓尔:特出的样子;不群:与众不同。指才德超出寻常,与众不同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河间献王传赞》:“夫唯大雅,卓尔不群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不同凡响 [ bù tóng fán xiǎng ]

    释义:凡响:平凡的音乐。形容事物不平凡,很出色。

    出处: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四章:“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,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不识之无 [ bù shí zhī wú ]

    释义:连“之”字、“无”字都不认识。形容人不识字,文化水平很低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仆始生六七月时,乳母抱弄于书屏下,有指‘无’字、‘之’字示仆者,仆虽口未能言,心已默识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出类拔萃 [ chū lèi bá cuì ]

    释义:拔:超出;类:同类;萃:原为草丛生的样子,引伸为聚集。超出同类之上。多指人的品德才能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出将入相 [ chū jiàng rù xiàng ]

    释义:出征可为将帅,入朝可为丞相。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,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。

    出处:唐·崔颢《江畔老人愁》诗:“两朝出将复入相,五世迭鼓乘朱轮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满腹经纶 [ mǎn fù jīng lún ]

    释义:比喻政治见识和主张。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。

    出处:《易·屯》:“云雷屯,君子以经纶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与众不同 [ yǔ zhòng bù tóng ]

    释义:跟大家不一样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,必须出类拔萃,与众不同,才觉有趣。”

  • 38、

    国士无双 [ guó shì wú shuāng ]

    释义:国士:国中杰出的人物。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诸将易得耳,至如信者,国士无双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黄金时代 [ huáng jīn shí dài ]

    释义: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。也指国家政治、经济、文化最繁荣的时期。

    出处:廖仲恺《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》:“自己不想个正当方法奋斗去,却敛着手等候那黄金时代来碰他。”

  • 40、

    见多识广 [ jiàn duō shí guǎng ]

    释义:见过的多,知道的广。形容阅历深,经验多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卷一:“还是大家宝眷,见多识广,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经明行修 [ jīng míng xíng xiū ]

    释义:旧指通晓经学,品行端正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高柔传》:“今博士皆经明行修,一国清选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南州冠冕 [ nán zhōu guān miǎn ]

    释义: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。指才识出众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庞统传》:“徽甚异之,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。”

  • 43、

    群英荟萃 [ qún yīng huì cuì ]

    释义:英:才能出众的人;荟萃:聚集。许多才能出众的人聚集在一起

    出处:

  • 44、

    胸中无墨 [ xiōng zhōng wú mò ]

    释义:胸中没有墨水。比喻学识浅薄

    出处:宋·吴子良《林下偶谈》:“俚俗谓不能文者为胸中无墨,盖亦有据。”

  • 45、

    美雨欧风 [ měi yǔ ōu fēng ]

    释义:欧:欧洲。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

    出处:清·秋瑾《精卫石》第五回:“美雨欧风,顿起沉疴宿疾。”

  • 46、

    蜂出并作 [ fēng chū bìng zuò ]

    释义:蜂出:像群蜂出巢,多而杂乱;作:兴起。形容纷纷兴起,层出叠见

    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是以九家之术,蜂出?作。”

形容文化氛围的四字词语(2个)

  • 蹶角受化蹶角:叩头;受化:接受文化。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,接受教化。形容声威极大。
  • 敏而好古敏:勤勉。指勤勉钻研古代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