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。同“飘风暴雨”。
出处:宋·王安石《祭欧阳文忠公文》:“其清音幽韵,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。”宋·郭熙淳《林泉高致·画诀》:“夏山雨过,浓云欲雨,骤风急雨,又曰飘风急雨。”
释义: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。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样子。
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二:“西北悬天起了乌黑的云朵,不大一会,瓢泼大雨到来了,夹着炸雷和闪电,因为三天两头地下雨,道上黑泥总是不干的,出门的人们都是光着脚丫子,顺着道沿走。”
释义:声势:声威和气势;浩:广大。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。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六回:“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,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,不过声势浩大罢了。”
释义:泻:水从高处往下直流。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。形容雨下得极大,象泻下来的一样。
出处:唐·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:“金阙前开二峰长,银河倒挂三石梁。”
释义: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。
出处:《宣和书谱·释怀素》:“自谓得草书三昧……当时名流如李白、戴叔伦、窦臯、钱起之徒皆有诗美之。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,骤雨狂风。”
释义:夏大雨,冬大寒。后以之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。
出处:《书·君牙》:“夏暑雨,小民惟曰怨咨,冬祁寒,小民亦惟曰怨咨,厥惟艰哉!”蔡沉集传:“祁,大也。暑雨祁寒,小民怨咨,自伤其生之艰难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