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经传: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。经传上没有记载。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。
出处: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六:“三字虽不见经传,却亦甚雅。”
释义:火虽烧完,柴却留传下来。比喻思想、学术、技艺等世代相传。
出处:明·寓山居士《鱼儿佛》第四出:“仗猛力精心,斩断牵缠,若不是粉碎虚空,终似那痴拳太软,总火尽薪传也。”
释义:树:立。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,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。现比喻立个人威信,抬高个人声望。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桓彬传》:“蔡邕等共论序其志,佥以为彬有过人者四……乃共树碑而颂焉。”
释义:正传:正题或本题。指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。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。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1回:“和尚一看不对头,赶紧言归正传,预备说完了好告辞。”
释义: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,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。比喻技术、学术的师徒相传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神秀传》:“昔后魏末,有僧达摩者,本天竺王子,以护国出家,入南海,得禅宗妙法,云自释迦相传,有衣钵为记,世相付授。”
释义:一脉:一个血统。从同一血统、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。批某种思想、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。
出处:明 汪廷讷《三祝记 叙别》:“纯仁今日将麦舟赈济曼卿,这才是一脉相传,何愁皇天不佑。”
释义:言:言语。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,不能用言语来表达。
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五:“诸法寂灭相,不可以宣言,和尚如何为人?” 明·圆极居顶《续传灯录》卷二十四:“妙契不可以意到,真证不可以言传。”
释义:不著文学,口头相传。
出处: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七十二卷:“经云:‘知白守黑,神明自来。’是知玄为万物母,圣人秘之,不形文字,口口相传。”
释义:①指习惯于读死书、传旧闻。②指诵习。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:“且夫贤君之践位也,岂特委琐握龊,拘文牵俗,循诵习传,当世取说云尔。”
释义:薪:木材。柴虽烧尽,火种仍留传。比喻师生传授,学问一代代地流传下去
出处:梁启超《管子传·自序》:“虽不能至,而或具体而微焉,或有其一体焉,则薪烬火传,犹旦莫也,国于是乎有与立。”
释义:谱:表册;治谱:指记载治理地方方略的书册。指父子兄弟居官都有治绩
出处:《南齐书·傅琰传》:“琰父子并著奇绩,江左鲜有。世云诸傅有治县谱,子孙相传,不以示人。”
释义:辗转:多次转移。指多次转移传送
出处:巴金《怀念·忆施居甫》:“影响不论大小,辗转相传,永远有人受益,而且生命永在,撒布生命的人也可以不朽。”
释义:六艺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;传:解释经书的书。泛指古代典籍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儒者六艺为法,六艺经传以千万数,累世不能通其学,当年不能究其礼。”
释义:邪:淫邪不正;僻:不正。淫邪不正的书籍和传记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9回:“原来宝玉自幼生来有一种下流痴病,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,心情相对,如今稍知些事,又看了些邪书僻传……”
释义:既用言语来传授,又用行动来以身作则。指行动起模范作用
出处:李欣《老生常谈续编·再谈百年树人》:“不能以身作则,言教身传,没有正确的观点方法,打算‘精选勤育’新生一代,是做不到的。”
释义: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不出名、没有名气、名声或者太隐秘、太偏僻的意思。
出处:出自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六:“三字虽不见经传,却亦甚雅。”。为解释经传: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。经传上没有记载。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,没有根据。
释义: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,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。指道理奥妙,难以说明。有时也指情况微妙,不便说明。
出处:《庄子·天道》:“意之所随者,不可以言传也。”
释义:会:领会,理解。只能心领神会,无法用语言来表达
出处:清·刘大魁《论文偶记》:“凡行文多寡短长,抑扬高下,无一定之律,而有一定之妙,可以意会,而不可以言传。”
释义:题:通“提”,提说。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,还是回到正题上来
出处:鲁迅《呐喊·阿Q正传》:“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‘闲话休题,书归正传’这一句套话里,取出‘正传’两个字来,作为名目。”
释义:提:提说。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,还是回到正题上来
出处:王朝闻《论凤姐》第16章:“闲话休提,书归正传;看来袭人自己,日子也并不太好过。”